为推进各类开发区(园区)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改革试验,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小组制定印发了《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重点任务
围绕强链补链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园区要突出主导产业,聚焦1-2条特色优势产业链,建设成为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和“415”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主要承载平台,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深入实施“雄鹰行动”“凤凰行动”“放水养鱼行动”,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和供应链掌控能力的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带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产业链专业化配套能力,促进大中小型企业协同发展。引导企业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开展项目定向招引,采取“目录引导、揭榜挂帅”的方式,实施一批重大引领性标志性项目,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产业链主导力、控制力和供应链安全管理水平。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和高端品质,实施质量、品牌、标准竞争力提升工程,培育一批浙江制造精品,打响园区公共品牌。
围绕动能转换打造创新型园区
园区要支持企业加快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引领性研发机构,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和产业创新联盟,实施一批“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加大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工程化攻关和推广应用。着力提升园区开放水平,加强全球精准合作,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通过建立海外创新中心、海外创业基地和国际合作园区等方式,加强与国际创新产业高地联动发展,支持企业开展以高端技术和高端人才为核心的国际并购重组。围绕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家、领军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强化创新服务综合体、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服务能力,加快研发、设计、制造等创新要素的数字化改造、在线化汇聚和平台化共享,整合利用全社会创新要素开展创业创新活动,打造制造业“双创”升级版,构建园区创新生态。
围绕智能制造打造数字化园区
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充分运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培育基于平台的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准化、柔性化发展。根据园区特色产业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探索方法科学、机制灵活、分业施策的差异化发展模式,按照“一园区一产业链一平台”培育目标,建设高水平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推广基于平台的系统9001诚信金沙的解决方案,实施工业技术软件化工程,开发集成一批工业应用app,推动工业设备和核心业务上云上平台。加快企业全链条数字化改造,建设一批数字车间和未来工厂。发展壮大共享制造、工业电子商务、现代供应链、产业链金融等新业态。推进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建设园区数字大脑,提升园区数字化治理水平。
围绕生态集约打造绿色化园区
完善园区“亩均论英雄”工作机制,建立以制造业企业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人才密度和创新强度为导向的园区综合绩效评定体系,健全园区项目准入规范。依法依规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全面开展低效企业改造提升。推行绿色制造模式,促进企业、园区、行业间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推动产品、工厂、园区绿色化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构建制造业绿色产业链。提升园区循环利用水平,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旧厂区改造和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完善园区污水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理设施。推广应用先进适用低碳技术与设备,加强重点行业碳排放控制。落实园区安全生产管理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园区安全整治,完善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全面评价
按照广泛参与、分类评定、达标命名的思路,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评价机制,形成园区高质量示范引领。
评价范围
全省园区整合提升后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开发区(园区)纳入评价范围。在园区整合提升完成前,边整合边评价,在现有的省级及以上各类开发区(园区)和已经提前完成整合提升的园区进行试行。
评价标准
制定园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星级评价标准,由省经信厅、省统计局根据统计数据进行高质量发展评价。达到分类评价标准的园区(大部分指标明显高于标准值、个别指标不达标的园区可适当放宽标准),评定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园区,以星级体现发展质量,星级越高发展质量越好。对五星级园区确定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达不到三星级评价标准的园区,要限期整改,通过五年努力,力争在2025年全部达到三星级园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