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协同发展-9001诚信金沙

更新时间:2019/1/2    来源:    作者:    浏览:

在省委、省政府提出创建“长株潭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目标后,湘潭军民融合在“融”字上做文章,找定位,再提速。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湘潭市军民融合产业产值有望突破420亿元,发展势头强劲。


“融”在创新机制


2018年12月2日,一场军民融合产学研对接会在湘潭大学召开,湖南崇德科技、湖南巨发科技等6家企业现场达成了合作协议,12家企业与湘潭大学达成了产学研合作意向。

促成这次产学研合作的机制是湘潭创新推出的“三长制”(链长、盟长、行长)。2018年5月,湘潭市为了进一步强化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领导,把军工产业链列入全市重点扶持的产业链,成立了军民融合产业联盟,建立了“三长”联动的新机制,强化服务链和责任链。

湘潭军民产业联盟盟长、江麓机电集团董事长李刚利说:“作为盟长单位,江麓已与本地50多家联盟企业建立了配套生产协定,配套金额达5000多万元,同时在政府和联盟企业的支持下,军民融合产业联盟还将利用湘潭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和近百年的军工历史,打造红色文化国防教育基地,目前,项目已向省相关部门递交了《申报书》。”


“融”在创新技术


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高校,依托湘潭军民融合产业基础,将创新技术不断融入到军民或民品的生产上。“因为有市场需求作为牵引,所以湘潭高校的创新技术用在军民融合产品的例子非常多。”湘潭市经信委负责人说。

军民融合推动了校地、校企融合。如湘潭大学的刘金刚教授将车辆传动系统可靠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汽车自动变速器,销售收入超过32亿元;杨世平教授与湖南崇德科技已合作多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胡夏一副教授专攻海泡石研究,在湘大与湘潭产业集团共建的湘潭海泡石产业研究院里,他是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陈跃辉副教授今年与相关单位签署了价值200多万元的环保合作项目。

此外,近年来,湘大还在“航空航天特种功能材料和器件”“国防数值计算和模拟”“深地工程”“人工智能”等4大军工科研特色研究方向上取得了巨大突破。

在加快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上,湘潭也在提速。湖南科技大学自主研制的“海牛号”深海海底深孔钻机系统与取芯技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会,技术指标国际领先;崇德科技成功研制的“华龙一号”百万千瓦核主泵轴承样机,填补国内空白;华菱湘钢1100mpa超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在中联重科上机试用,取代完全由国外进口的同类钢板;江麓集团履带式自行舟桥荣获2018年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金奖;江南工业推动蓝箭7号产品产业化,全年实现军贸收入5亿元;湘电集团和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院士团队深度合作,电磁发射技术达到全球领先水平,衍生出电磁弹射、电磁炮、电磁增程火箭炮、电磁枪等系列化应用技术,并将在高速磁悬浮、民用卫星发射等军民融合领域发挥革命性作用……


“融”在人才战略


位于湘潭经开区的湖南开启时代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启时代”)现在已经是湖南自动化智能控制业的领军者,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

开启时代负责人介绍:“企业在短短10年里迅速成长,得益于和行业领军人才的多维度合作战略。”开启时代成立之初,就与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等高等院校,以及装甲兵技术研究所、湘电、江麓等进行合作。最近他们又与国防科技大学于起峰院士共同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在人才的推动下,如今,开启时代已拥有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外观专利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4项,并获得20余项科技成果奖。

近年来,湘潭市全面实施“精英人才”战略和“领军人才”战略,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马伟明院士、欧阳晓平院士、蔡成林教授、李政教授、田江博士、李建良、张文明院士和卢秉恒院士及廖敏、胡夏一、刘朝华一批湖湘青年英才获得政府立项支持。

领军人才来了,平台也搭建起来。湖南金海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马克俭院士专家工作站获批省级示范站,泰富重装集团有限公司于起峰院士专家工作站获批省级站,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邹学校院士专家工作站、湘潭中星电子有限公司邓中瀚院士专家工作站、湖南西交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卢秉恒院士专家工作站获批市级站。此外,湘潭市还制定了《莲城人才行动计划》,人才战略战位更高了。

有了领军人才作为支撑,军民融合发展势头良好,目前湘潭市具有军工科研生产资质的企业达到22家,民参军企业17家,配套的企业112家,产品全面进军“海陆空”。(来源:湘潭在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