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协同发展-9001诚信金沙

更新时间:2018/12/19    来源:    作者:    浏览:

实施“军民融合 ”战略,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是西安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动能。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战争形态信息化、经济形态高度市场化、技术形态军民通用化时代背景下,统筹国家安全和发展做出的科学决策。西安要抓住此次军民融合的机会,充分发挥军工优势和军民融合的机会,借此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在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光电芯片等为代表的硬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的时代,硬科技高度契合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西安不仅具备军工研发的先天优势,又具有硬科技的后发优势。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与打造西安“硬科技之都”互促互进,将迸发双重或叠加活力。

  ——“军工 ”模式破解军、民发展不平衡难题。西安军民融合发展中军工实力雄厚。其中,军工行业门类齐全,涵盖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技术和电子等我国六大军工行业。同时,军工科研实力雄厚,全系统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国防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和省级工程中心及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以及一批具有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生产、试验、检测设备设施。而且,在近几年军民融合的推动下,“军转民”单位数量增多,投资规模不断加大,“民参军”也势头良好。但是,西安也存在军、民发展不平衡难题,军工企业仍然是军民融合的主力军,“军转民”的积极性不高,开放式发展程度不够。为破解此难题,西安军民融合探索出了“军工 ”模式,如校(院所)地共建军民融合产业园、校(院所)与企业合作、民企参与军工企业协作配套、军工院所转制转企、军民融合产业联盟、军工集团主导的“军 地”合作、军工院所自转、“政府 重点军工企业”共同推进和金融助推等10大“军工 ”模式。“军工 ”模式不仅发挥了西安军工科研优势,在军地或军民深度融合过程中促进了科技创新,更重要的是,“军工 ”模式能成功破解长期以来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军工“一支独大”、地方或民企难以融入的困局。

  ——平台建设破解军、民发展信息不对称难题。信息不对称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面临的普遍性问题。由于国防保密的客观性,长期以来形成市场信息沟通渠道不畅,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用企业获取及时、有效信息参与技术创新,军地资源无法有效整合,造成极大浪费。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西安市政府主导搭建平台,比如依托西安高新区搭建的科技资源统筹共享平台——西安科技大市场就是以技术转移服务为核心的市场化平台服务体系,其他如兵器基地、航空基地、航天基地、西北工业大学等军民融合发展中心。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将支持建设一批军地或军民共建共用的联合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联盟等协同创新平台,在企业与国防科工部门、军方之间、总体承包单位和配套供应商之间,建立沟通合作的大平台。

  ——产业发展破解西安军工科研、军民两用技术成果本地转化率低、本地产业化程度低的难题。西安在全国军民融合大局中的特点就是军工科研优势明显,同时,西安高校聚集,高校科研也是西安的优势。但是,西安的科研成果转化率长期较低。科研机构始终重追求技术创新、出成果、获大奖,而忽略了进一步推进产业化的主动性。同时,国防管理机构也没能很好地搭建产业化平台,使得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较为薄弱,缺少军民互通、互动的交流平台。可见,从军工集团科研院所到高校科研团队,都缺乏将军民两用技术向产业化转移的意识与行动,技术转移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西安军民融合需要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比如,出台政策、制定制度,支持军工科研人员用科技成果入股方式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或参与民口企业发展,从制度上打破军、地壁垒,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打通制度通道。同时,继续做大做强军民融合产业,重点促进航空、航天、兵器、军工电子、船舶等五大优势产业;发挥园区(基地)作用,在两园(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园、经开区军民融合装备制造园)、三基地(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及洪庆军民融合产业园和沣西新城等拓展区的建设基础上,构建“2 3 n”的园区格局,提升现有园区建设质量和规模,促进军民融合产业聚集发展。

  总之,西安军民融合发展将在西安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历程中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西安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也为西安争取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提供重大契机。建设以西安为中心、横贯关中平原的军民融合产业带,打造一批示范行业、示范园区、示范企业,不仅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是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西安样本。(作者:任孟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