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协同发展-9001诚信金沙

更新时间:2018/9/7    来源:    作者:    浏览:

游仙高新区一角。

 

落户游仙的光联科技生产现场。

      实施军民融合“第一战略”,用好人才“第一资源”,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9月5日,就在第六届科博会开幕的前一天下午,中国科技城(游仙)军民融合人才俱乐部开门迎宾。该俱乐部旨在为军民融合技术专家、企业家和投资人等提供业余汇智碰撞的平台,为军民融合技术发布等专业活动提供场地、搭建桥梁。而将于今日在游仙区招商引智推介会上兑现的该区“军民融合十条扶持政策”,更让人感受到了游仙抢抓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决心和诚意。

      决心和诚意还不止这些,在7月底举办的2018“凤巢会”暨中国首届军民两用产业园区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揭晓了2018军民两用产业园区(经开区)投资价值榜榜单,绵阳游仙区军民融合产业园位列第一。而在此前的7月25日,游仙区委发布《加快建设“军民融合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十条举措清晰描绘出该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路径和目标。实施军民融合“第一战略”,用好人才“第一资源”,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全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试验田,争当军民融合创新排头兵,加快建设国家军民融合示范区……探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游仙已“踩下油门”。


建机制 强保障 发挥人才集聚效应


       紧盯人才这个核心,破题军民融合。4月27日,游仙区将人才新政发布会搬到四川省人才之家举办。每年1000万元的人才专项资金彰显出该区揽才的决心,现场兑现包括军民融合企业在内的11家企业220万元人才资助经费,则表明了游仙求才的诚意。

       顺此路径,游仙区以人才融合为切入点,深入探路军民融合人才管理创新。该区主要领导多次带队与辖区国防科研院所对接,完善并落实院(所、校)地联席会议、情况通报、协调会商等机制。推行一名区级领导联系一家科研院所制度,促成双方互派干部挂职交流。截至2017年底,双方共派遣挂职干部11人。

       与此同时,游仙区加快推进人才公寓、院士(专家)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推行“先落户后就业”,建立“星期六工程师”“周末俱乐部”等人才柔性引进培育机制。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人才绿卡体系,每年为辖区院所青年举办相亲会、优质农产品推介会等特色交流活动,积极为科研、军民融合等领域的人才在创业、生活、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推动军民人才双向有序流动,充分发挥出人才集聚效应。


大联盟 小组团 打造产业链共同体


       8月19日,落户游仙高新区的四川移柯智创通信技术公司试生产的第一块模板下线。从项目签约到第一个模块下线仅用了29天。公司负责人徐竑博士说,项目选择落户游仙区,公司决策层就是看中了游仙区这块军民融合的沃土。“这里有众多院士专家团队,有与科研院所、高校构筑的技术攻关平台,对我们这家以研发创新为主的企业很有吸引力。”

       以产品开发为龙头,打破行业、区域界限,游仙区以“大联盟”推动形成区域新兴优势主导产业。2016年8月,东材科技公司牵头组建绵阳市科技装备业商会,成为川联科技装备业商会的第一家市级分会,目前已汇集会员单位32家。在商会的推动下,5家企业产品入选《军民两用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及产品推荐目录》。

       一方面通过“大联盟”推动军民融合向多领域、跨行业对接,打通行业壁垒和垄断。另一方面则利用“小组团”方式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实现要素整合。通过联盟搭台,湖山电器公司与中物院、中科院等达成成果转化、技术攻关等协议,增强了公司产品核心竞争力。雅化集团绵阳公司与中物院某所合资从事电子延时芯片等核心技术研发、生产,所成立的公司在行业市场占有率进入全国前三。


盯需求 建平台 打通二次研发“最后一公里”


       近日,游仙区发布了修订完善后的《支持军民融合企业(单位)发展十条政策》。从2016年9月出台此项政策以来,该区每年预算1000万元专项经费,为平台建设、军工资质认证、创新研发、项目招引等提供“全链支持”。去年9月,38家军民融合企业首期扶持金额329.1万元如期兑现。

       政府引导产业发展唯有抓早动快,才能抢得先机。该区率全省之先成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局,推行军民融合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制度,注册落户四川省首只市级军民融合基金——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建成全省首个地方军民融合专业孵化器——中国科技城·绵阳军民融合孵化器。依托中物院共建军民融合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搭建政军企信息共享平台。

       同时,该区还与深圳砺剑集团全方位合作,初步形成“科研成果 创客空间 孵化器 加速器 园区”的链条式、一体化的军民协同创新发展格局。预计到2020年,游仙区将建成3—5个有影响力的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综合平台,形成畅通国、省、市的科研成果综合利用体系。


求创新 重特色 拓展军民融合产业化发展空间


       目前,在位于东林镇的游仙区军民融合智能制造产业园,已经启动的基建工程让昔日的山洼地被平整成施工场。据介绍,一批军民融合项目正等着入驻园区。

       按照“高标准城市设计、高起点园区规划、高质量快速建设”的总体要求,突出“高新产业集聚、企业链条延伸、军民融合特色、产城一体发展”的定位,园区探索“党工委领导、管委会管理、公司化建设、市场化运营”的发展路径,举全区之力建设50平方公里(首期6平方公里)游仙军民融合产业园,培育智能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为解决园区建设资金难题,该区探索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和军民融合保险机制,组建100亿元军民融合产业创投基金,支持企业申报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园区建设铺开的同时,游仙区利用科博会等会展平台提升园区影响力,同步推进招商工作。探索引入西部军民融合创新科技研发试验区,通过建设“投融建营”一体化园中园,为园区招引军融创新一号至八号优质项目。今年上半年,游仙区新签约项目15个,协议引资额352.3亿元。今年6月,仅用15天该区连续成功签约投资13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集群项目和128亿元的诺思(绵阳)新基地项目,为基本建成首批省级军民融合特色园区和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园区提供了硬支撑。


唯一一家初创民营企业斩获2018军转民大赛奖项


       8月31日,在2018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民融合专业赛(绵阳赛区)暨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转民大赛决赛颁奖仪式上,来自游仙区的四川物科光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物科公司)的“高精度自动化纹影检验检测平台”项目从全国384家单位437个项目脱颖而出,荣获此次大赛企业组三等奖。这也是本次大赛获奖的唯一一家初创民营高新技术企业。

       据介绍,获奖项目是基于纹影技术基础进行开发而成,该平台能检测到常规光学检测设备检测不到的现象。结合数字图像自动识别技术和机电自动控制技术,可实现纹影自动化检测功能。

       由青年创新人才刘光海创立的四川物科公司2015年落户中国科技城·绵阳军民融合孵化器,依托辖区军民融合产业优势,从事光、机、电技术服务以及相关光电测试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提供光机电一体化设计,精密光学元件,精密机械件到光机电模组的设计、装配并提供整套光学9001诚信金沙的解决方案;具备各类光电仪器开发或者联合开发的能力,可承接各类光学元件、光学晶体、光学玻璃的光学加工、镀膜及检测业务。(来源:四川日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