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协同发展-9001诚信金沙

更新时间:2021/9/15    来源:云南省科技厅    作者:    浏览:

  8月31日,云南省委主办刊物《云南通讯》刊发云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学勤署名文章。 文章指出,近年来,全省科技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创新型云南建设取得新成绩。“十三五”时期,我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升2位,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翻番。首个国产(全球第二个)十三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获批上市,疫苗企业批签发量居全国第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云南率先成功建立新冠病毒非人灵长类动物感染模型,为全国新冠病毒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关键支撑,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上市供应国内紧急使用。

  2021年以来,全省科技系统瞄准“十四五”开局,紧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坚持内破机制,外抓服务,全面提升,出台创新举措,激发全省创新活力。

  牢固树立越是欠发达地区越要抓科技创新的意识。创新工作思路,革新管理模式,在全国率先出台《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在高层次人才中实施科技项目“年薪制”,大力推进项目与经费管理改革,面向全球寻找支撑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好项目、好人才、好方案。

  抓住科技创新服务全省经济发展大局的要求不放松。按照《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省科技厅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构建高效创新体系,优化科技计划体系,建立“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项目形成机制,发挥政府在重大科技项目组织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创新项目遴选机制和组织实施方案,推行揭榜挂帅等新的项目组织方式,推动科技计划项目聚焦绿色铝材、绿色硅材、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生物种业、先进制造、数字云南、绿色食品、重大疾病防治等重点领域,吸引了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知名高校和部分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参与。

  坚持科技创新服务于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的方向不跑偏。坚持为科研人员简除烦苛、松绑减负,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2021年起,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常态制,项目申报由原来一年申报一次向常年受理申报、分批评估立项转变,契合了科技创新灵感瞬间性、方式多样性和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动态管理模式下,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可以做到成熟一项立项一项,对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做出更全面更准确的判断,有利于优质项目的立项和优质科研成果的产出。

  “十四五”是云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云南比任何时候都更呼唤科技创新、期盼创新驱动。全省科技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个面向”为主基调,以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服务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改革导向和人才导向“五个导向”为落脚点,让科技创新为支撑云南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动能。

  坚持服务导向。围绕公共安全、人民健康、生态文明、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重大民生热点和需求,加强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创新和应用示范,重点开发一批新产品新装备。强化平安云南科技支撑。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支撑“智慧边境”、“智慧政法”建设。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泥石流、地震等重大地质灾害的防御技术,煤矿、电网等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水利、水电等建设工程预警防控技术的持续创新。全面提升重大疾病防治等公益民生服务水平。加快新型冠状病毒、艾滋病毒、登革热病毒等重大传染病诊疗技术研发,推进重大传染性疾病新型疫苗和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及转化,加强中医(民族医)防治研究及产品开发,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构建重大疾病(传染病)防治技术体系,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加大生态文明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强化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科技支撑,提升治理信息化智慧化水平。开展高黎贡山、赤水河、哀牢山等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加强生态修复和生态安全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科技创新引领碳达峰、碳中和。围绕双碳战略行动需求,加强低碳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开展低碳、脱碳以及负碳关键技术及减污降碳关键核心协同治理技术攻关,加强重点产业高质量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相关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和安全高效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现代技术创新体系,为争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示范省提供科技支撑。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梳理制约全省产业发展的平台和人才等短板,抓实农业、工业、能源等科技支撑。强化同相关部门的横向对接,找准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找准云南产业升级中的科技弱项,深入实施有色金属、绿色能源等重大科技项目,重塑支柱产业新优势。进一步释放科技系统在招商引智和科技招商中的参谋作用,推进新材料产业实现新跨越,挤进中高端阵营,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卫星应用等未来产业。围绕重大产业加快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已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提升水平、提高产出,推动国家重大科技设施在云南落地建设,发挥大平台对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作用。

  坚持需求导向。发挥云南区域位置和生物资源多样性优势,在天文、生命科学、新材料等优势领域适度超前布局。把握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和建设数字经济强省契机,布局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围绕稀贵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种业等产业领域,启动建设一批云南实验室,一体化开展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和成果转化。围绕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天然药物开发应用等优势特色领域培育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加快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在农村的转化应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做大做强生物种业。围绕稻作、玉米、麦类、薯类、特色小杂粮等粮食作物,开展良种繁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制培育新品种。围绕烟叶、茶叶、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开展基因挖掘、生物技术育种攻关。围绕畜禽和名优土著鱼等特色水产品,开展遗传资源挖掘利用、良种繁育攻关与品种改良。针对各州(市)茶叶、花卉、咖啡等高附加值产业,重点培育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涉农高新技术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协会等各类组织建立涉农科技服务平台、业务机构和技术服务站点。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在园区等择优规划建设一批科技小镇,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全面深度融合。协助州(市)开展科技招商和制定产业规划等工作,发挥好“科技入滇”平台作用。大力开展跨部门科技招商引资引智,加强同发达省份战略协同,深化东西部务实合作。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为重点,深入推进与国内著名科研机构、知名高校交流合作,导入优势科技资源,为在滇企业提供科技支撑。

  坚持改革导向。以强烈的创新意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科技管理水平。围绕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科学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计划,精准健全“小升高”、“高变强”、“强上市”三级培育体系。打造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创新联合体。打破项目本土化申报和经费本土化使用机制,通过科技招商等形式,引导省内龙头企业进一步强化同世界一流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形成创新联合体,解决云南科技创新问题。强化同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对接,顶格执行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相关办法,从根本上破除束缚全省各类创新主体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从经费上保障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特别是在吸引培育一流创新企业和人才上,给予一定经费支持,打造开放创新、高端产业集聚的增长极。

  坚持人才导向。加大人才自主培养和引进力度,形成培育青年科学家、锻炼产业化专家、灵活引进高端或急需人才的体制机制。要形成一支有活力、有干劲、专业扎实、政治可靠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全省科技创新提供坚强的队伍支撑。要引进和培养本土老中青相结合的科技创新队伍,设立高校、龙头企业等联合基金,下放基金管理权限,加大对高校青年科学家培养的支持力度,对于科研成果在产业化中成效显著的,给予经费和政策突破性支持。要积极探索适合云南的人才政策,鼓励“候鸟型”、“喜鹊型”人才落户云南;制定切合实际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实施“揭榜制”、“赛马制”、“包干制”、“组阁制”等多种立项方式,最大限度释放科技创新动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