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协同发展-9001诚信金沙

更新时间:2020/12/28    来源:吉林市人民政府    作者:    浏览:

委员提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就像接力赛一样,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没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儿跑。”我市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也存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融资难、科技创新成果对接转化渠道较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激励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为推动我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促进我市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因此建议:

  一、抓紧出台我市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

  二、加快搭建科技创新成果交易平台。

  三、努力提升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保障。

提案答复:市科技局主办;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协办

  一、关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融资难的问题

  近年来,市财政科技项目经费投入呈平稳增长趋势,2016年投入经费3056万元,2017年投入4592.4万元,2018年投入4553.8万元,2019年投入6524.17万元(其中碳纤维企业电价补贴2064.52万元)。为了实现科技项目经费投入更加精准,市科技局于2019年调整了项目指南发布流程,采取同省厅相同的发布模式,提前一年发布次年项目指南并组织相关项目征集立项工作,根据立项项目数量和支持额度确定财政经费投入额度。

  针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融资难的问题,吉林市紧紧围绕健全科技企业间接融资体系、拓宽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建立科技金融风险分散机制、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四个方面,促进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加快推动我市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金融投融资体系,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途径,促进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一是设立科技风险补偿基金。在《2019-2020年吉林市科技创新发展计划指南》中设立科技风险补偿基金支持计划,为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提供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最长不超过2年的科技贷款资金支持,贷款企业同时还可以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为“三高”人才(高学历、高职位工作经历、高技术能力)提供不超过项目投资总额30%,最高不超过300万元资金支持。现已实际放款2200万元,为企业贷款贴息14万元。二是设立吉林市科技创业发展基金。基金以参股方式重点投资于科技创新领域中符合 “6411”产业规划,具有较好产业化前景的高成长性创新项目,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实现企业与投行、政府的共赢。参与成立吉林中科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基金,目前该基金已经投资吉林博大东方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氧化碳基降解塑料项目5,000万元。三是积极组织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精准对接。定期举办科技金融政策培训与对接会,组织金融机构到域内企业进行现场对接。2019年举办了“企业科创板上市辅导暨科技金融业务对接会”,为企业与金融机构搭建了交流平台,帮助我市企业家对直接融资渠道加深了解,拓宽经营视野。此外,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国家和省、市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各银行机构推出了多种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产品,并简化信贷审批流程,优化各项服务。建设银行吉林市分行在小微企业创业沙龙培训会上向 24 家科技创新型企业推荐了建行“慧懂你”app,并进行普惠金融知识和产品讲解,为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农业银行吉林市分行与市科技投资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采用“政府增信”模式,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推出了“科创贷”产品,以“风险补偿基金”为担保,为科技小微企业提供免抵押信贷支持,满足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技术改造升级过程中的融资需求。

  二、关于科技创新成果对接转化渠道较少的问题

  近年来,吉林市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的原则,秉承创新生态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系统化设计,努力探索老工业基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体系建设之路。一是加快提升本地企业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承载能力,重点培育发展壮大了一批科技水平高、竞争实力强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着力引导技术、人才等创新创业资源要素加快向企业集聚,努力使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部分企业快速成长,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目前,全市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72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达到129户,东杰、东电开元等一批科技型企业承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能力显著增强。二是为了破解我市科技成果在总量上储备不足、质量上不优难题,我市着力从“点、线、面”三个维度,努力提高科技成果持续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点”就是寻找创新源头资源要立足国内外先进水平,力争占据科技资源高点;“线”就是要注重行业与专业上的细分,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将有限的本地人财物等资源用于最有差别化优势的领域;“面”则是注重结合细分行业的产业链全面配置创新链,在各创新链的关键环节全面引进创新资源。截至目前,我市已经与国家科技成果网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在吉林市科技成果交易网上发布了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与中科院探索建立了中科院长春技术转移中心吉林中心,形成了未来三年合作规划纲要,推动碳纤维知识创新中心等重点领域科技合作;与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合作建设了苏州医工所吉林市工程技术研究院;推动吉林大学吉林市研究院建设发展,建设了东北干热岩应用技术集成创新中心、中药标准物质资源库及技术服务平台、塑料光纤创新中心等平台,为吉林市细分行业提供支撑;建立了浙江大学吉林技术转移中心,积极组织召开了由吉林和浙江两地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参加的“吉林—浙江技术成果与产业对接会”等产学研对接活动,有力促进了跨区域的科研合作和成果转化。三是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部支持,依托中科院长春分院技术开发中心吉林市分中心,在吉林市建立了东北地区首家“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积极吸引科技创新创业高端人才、技术、成果等创新要素加快向我市集聚。近年来,成功引入国家碳纤维产业领域专家杨春才落户吉林化工学院并创办公司;成功引进了浙江大学能源所岑可法院士,代表其团队在吉林市成立了技术集成开发应用平台模式的新型技术开发与转移转化平台。四是实施产学研互动机制建设优化工程。聚焦战略规划能力不足、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依托本地资源,加快建立产学研良性互动机制,在建设的25家细分行业应用技术研究院基础上,实施校城融合“567”工程,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依托北华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等5所域内院校优势和特长,围绕“6411”重点产业领域,建立了5个具有吉林市特色的新型智库体系,成立了冰雪、新能源、新材料、健康、现代农业产业研究中心,重点强化提升战略规划和精准布局的能力,补齐产业战略规划短板。谋划建设了经开区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创业基地、高新区吉林市科技创新城、船营区东北电力大学科技产业园、昌邑区现代服务业创新创业基地、丰满区筑石国际健康产业双创基地、中新食品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六大校城融合创新创业基地,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推进了北华大学冰雪科技创新中心、东北电力大学智慧能源(中丹智慧微电网)创新中心、5g与泛在电力物联网创新中心、吉林化工学院碳纤维产业创新中心、吉林医药学院临床检验检测创新中心、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现代农业(酿造产业)创新中心、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全产业七大创新中心建设,实现创新资源要素的再聚集,重点支撑在相关领域取得突破。此外,为提升本地科技服务能力,组织动员针对不同领域的科技服务企业,共同组建了科服(吉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一步将积极参与到科技中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

  三、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配套措施不完善的问题

  落实2016年省出台的《吉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是市委下达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全市各部门必须按要求执行。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可根据此方案制定本单位相关规定。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创新政策引导性作用,我市坚持改革创新主线,高位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参照国家、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政策意见,我市结合实际,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的意见》《吉林市推进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行动方案》《吉林市科技中小企业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资助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吉林市市级科研计划项目科研诚信管理办法》《吉林市市级科研计划项目管理惩戒处理实施办法》等政策措施文件,形加快构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保障体系。

  今年市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了《吉林市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0年将围绕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抓好五项行动、18项重点工作,分解了任务,压实了责任。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着力组织实施《吉林市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