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协同发展-9001诚信金沙

更新时间:2019/4/26    来源:    作者:    浏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快国防科技创新步伐。相信未来航空领域军民需求对接的机会将更多,军民融合将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最近,我国第一个“军转民”的飞机型号——初教—6完成适航取证,进入国内民用航空市场。初教—6开放购买的消息一出,一些国内外飞行爱好者就已经跃跃欲试。初教—6进入民航市场,不仅为后续其他军机转民提供重要借鉴,也昭示着航空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时机正好,应乘势而上进一步紧抓融合需求,破除融合障碍。

航空领域军民融合已走过不短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航空工业多元化发展、体制机制市场化转型的步伐不断加速。1983年,航空工业就已为包括汽车、摩托车、制冷设备、机械装备等在内的30多个行业提供了上千种产品。从过去的“军民结合”到现在的“军民融合”,军转民、民参军合作更紧密、机制更成熟。以运—20大型运输机为例,在1300多家参研企业中,就有多达600多家民口企业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参与了项目攻关,一大批军民两用技术得以应用,大大缩短了研制周期。

如今,航空领域军民融合正迎来难得的好时机。

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密集发力。2015年,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成立,统一领导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同时《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推动军民深度融合落到实处。在这些政策指引下,航空工业布局军民融合发展新模式,为深度融合构建框架。

融合内生动力强,产品市场前景广。航空军民融合的现实需求越来越多。未来,民用航空、通用航空还将迎来快速发展,更多类似初教—6的飞机将飞入民用空域,各类军民融合航空产品需求还将不断增长。

航空民企配套能力增强,航空工业链更加完备。在军民融合加速的步伐中,要求严格的军工产品倒逼参与到军工项目中的民企不断成长,越来越多具备能力的民企嵌入到我国航空产业链中。比如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翼龙”系列无人机,就有超过50%的零部件出自民企。拿到这些零部件订单的民企通过参与“翼龙”系列的生产,极大地提升了质量管控水平。民企融入高端制造的同时,也让军民融合产品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翼龙系列目前交付订单已达百架。民企参与能力提升,加强了军民融合基础,融合效应不断放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快国防科技创新步伐。相信未来航空领域军民需求对接的机会将更多,军民融合发展将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