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协同发展-9001诚信金沙

更新时间:2018/5/11    来源:    作者:    浏览:

本文首刊于国防大学《军民融合》杂志2018年第1期

当前,我国经济与国防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国防动员系统正处在改革转型的新阶段,国防动员所面临的时代条件、使命任务和主体对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防动员建设的成效,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事关未来战争胜败。为满足国防建设战略需求,应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军民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国防动员建设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实现新发展。

                                                   

1

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应以创新驱动

随着军民融合的形式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拓展,层次不断提升,国防动员的体制在进一步优化,机制在进一步理顺,观念在进一步更新,正在向适应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需要迈进。然而,还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需要解决与克服,国防动员军民融合仍有新的更高的需求。因此,应当通过创新思维、创新方式、创新技术、创新内容,进一步推进国防动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一是在动员方式上,要继承传统、创新发展。有战争以来,就有战争动员。维护和平,强大的国防动员能力是一种威慑力;赢得战争,高效的国防动员实力是一种战斗力。既要发挥战争年代组织体制和工作方法的有益之处,又要研究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维护国家安全、战略利益和应对多样化威胁、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新路径、新方式。切实强化使命担当,切实履行好职能,不断提高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能力。

二是在动员内容上,要提高层次、拓展领域。不动员,无以胜。军民融合是国防动员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桥梁。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不仅为国防动员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需求。既要重视机械化战争的人力、物力、财力动员,更要重视信息化战争的人才力、科技力、信息力动员,为和平时期应对突发事件、化解周边矛盾和打赢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是在动员机制上,要实现转变、高效运行。“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面对国家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战争形态的深刻改变、军队体制编制的深刻调整,国防动员军民融合需要完善运行机制、落实法规政策,改变“靠感情来维系、靠关系来协调、靠觉悟来推动”的传统做法,实现由主要靠思想教育向主要靠法律法规动员转变,由军队主导的“战争动员”向政府主导的“国防动员”转变,由“应战型”动员向“应战与应急兼容型”动员转变,努力实现军事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四是在动员体系上,要完善功能、转型重塑。现代战争是体系对抗。打造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需要重塑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布局科学、运行高效的国防动员体系。包括建立健全储备充足、预置合理、转换快速的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建立健全适应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需要的人民防空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生产、技术储备、维修保障相结合的武器装备动员体系,建立健全骨干在军、主体在民、一体保障的国防交通体系,建立健全力量统筹、资源融合的网信动员体系,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流动有序的动员人才保障体系,加快国防动员能力生成模式转变,为全面提升“能打仗、打胜仗”的作战能力提供保障。

                                                 

2

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应以强军主导

人民战争,是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国防动员,是把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的重要途径。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只有在中央军委、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紧紧围绕强军兴军目标,统筹规划、统一管理,上下努力,同步实施,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一是规划融合,共商同筹。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国之大事。在战略层面上,统筹军地落实国防动员建设“十三五”规划,坚持新时期国防动员建设的基本原则,积极抓好重大任务项目、重要保障措施的落实,系统论证构建国防动员军民融合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指导各战略方向、各动员领域和各省(区、市)制定各类规划计划和组织实施。

二是管理融合,共谋同施。新时期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建设领域跨度大、时空范围广、涉军项目多、保密要求高,军地双方融合管理十分重要。军地双方各级、各部门应当把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建设作为一个大系统工程,坚持科学管理,追求更高效益。积极引导各地区、各领域执行规划计划,及时纠偏,把握正确方向;强化任务、人才、资本、技术、信息、时间、网络和安全等要素管理,确保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建设的最佳效果;突出各地区、各领域示范基地和重大项目的管理,以点带面,全面发展;重视研究借鉴国外国防动员经验,为我所用。

三是法规融合,共建同守。推进新时期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建设深度发展,军地应共同制定出台相关法规,以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标准、程序来规范和约束所有参与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建设的成员与单位。坚持执行法规人人平等,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坚持政策法规允许的即视为合法,运用法治手段打破国防动员军民融合领域的军地体制障碍、本位主义、地区利益、行业壁垒和信息封闭,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落实优惠不克扣、发布信息不打折。

                                                                   

3

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应以基础先行

在我国经济与国防建设进入新的时代,兵民仍是胜利之本,人民战争思想仍在焕发新的时代光芒,国防动员建设需要书写新的历史辉煌。全面推进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无论是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动员、装备动员、政治动员,还是人民防空、交通战备、国防教育等,每项建设都涉及军地建设的许多行业、领域,都应当在现有基础上乘势而上,筑牢基础,创新发展,有所作为。

一是教育融合,共育共用。全面推进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建设,教育要先行。要依托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和多种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形成爱国拥军、崇军尚武的良好风尚,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要依托国民教育主体,建立军地人才培养协作机制和共用机制,探索军地人才双向流动办法,最大限度地把现有资源转化为军队战斗力、地方生产力。同时,要积极完善和落实拥军优抚安置政策法规,解决现役、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的现实问题,广泛开展科技拥军、智力拥军、文化拥军,全力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下大力气解决军人的后顾之忧。

二是领域融合,共建共用。全面推进 军民融合建设,领域先融合。要坚持多领域基础力量共建共用原则,完善共建共用模式,加大支援保障军兵种作战动员准备力度,加强信息支援、电磁频谱、气象水文、测绘导航、医疗救护、高新技术装备维修、军事交通设施征用、互联网与物联网和大数据领域等新质动员力量建设,积极探索更多更新领域的拓展,促进“民参军、军转民”良性循环,提高科技参战、科技支前能力,引领军民融合国防动员向更高层次和更多领域发展。通过领域融合,实现国防经济动员由单一向多元转变,交通战备向跨区跨境延伸,兵员征集夯实强军根基,国防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人民防空形成综合防护体系。

三是技术融合,共研共享。全面推进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建设,技术是关键。国防动员应优先考虑先进技术的应用,完善服务功能,着眼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任务结构,军地协同创新研发高新技术及其应用,不断提高科学分析、预测判断、决策支持等智能化水平。在平时应急动员建设上,实现国家应急管理功能和国防动员系统应急应战功能一体融合,确保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处置突发事件等应急行动的军地协调、全方位服务。在保障打仗动员建设上,无缝对接军事需求和动员潜力,择优生成动员方案,自动匹配动员任务,实现从市场到战场的面对面保障和从岗位到战位的点对点保障。

四是平台融合,共享信息。全面推进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建设,信息是主导。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参与部门多头,涉及领域多样,覆盖专业广泛,信息数据海量。应当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构建与“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相匹配的国防动员军民融合信息平台,完善横向连接、纵向贯通的国防动员网络系统建设;并按照统一规范的数据格式标准建立数据库,通过清洗过滤、储备保存、信息共享,把潜力数据转化为战争实力数据,为及时、精确、安全、保密实施国防动员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简介:吴秀佳,蓝海长青智库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中关村蓝海军民融合产业信息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网站地图